• 获批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国泰君安国际一度涨超100%

    6月25日,国泰君安国际(1788.HK)盘初一度飙升逾100%,报2.5港元,股价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截至发稿,该股涨幅收窄至62.1%,报2.010港
  • 指数化投资引导“长钱”入市 上证系列指数产品规模已超6000亿元

    今年以来,指数化投资发展再次驶入快车道,尤其是上证系列指数产品规模增长较快。截至5月底,上证系列指数产品规模合计已超6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1.5%,份额合计近4000亿份,较年初增长4.5%,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从增长结构来看,上交所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科创综指、科创AI、上证50等指数基金产品成为主要增长贡献点
  • 信用债ETF刷新历史 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王小芊截至6月23日,信用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为今年ETF市场增长最迅猛的细分赛道之一。在资金配置偏好转向稳健票息资产的背景下,信用债ETF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年初,首批8只基准做市类产品集中上市并迅速实现规模倍增,叠加政策支持持续落地,信用债ETF在产品设计、流动性管理和交易机制上不断完善,推动整体市场迅速放量
  •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陆续结募,但部分产品仍未敲定发行时间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布了旗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消息。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鹏华共赢未来、万家新机遇相继提前结束募集。部分产品仍未确定发行时间,如信澳优势行业、华商致远回报等
  • 基金公司抢滩稳定币:急聘产品经理,还有子公司正积极推进合作

    近日,资本市场的稳定币概念板块持续火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招聘相关产品经理。比如,博时基金官网近日发布的招聘产品经理信息显示,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之一是搭建虚拟资产和稳定币相关产品架构,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交易、托管、清算、支付、收益分配等关键模块
  • 年内港股IPO募资近1000亿港元,中资投行大揽保荐“蛋糕”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近十年最繁忙的IPO窗口。港股市场走势强劲,叠加政策红利支持,吸引了大量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其中不乏蜜雪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以IPO家数计算,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13家、9家和8家列市场前三位,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7.5%
  • 国泰海通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即将离职,去向暂不明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公司内部人士获悉,国泰海通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即将离职,公司内部已经发出通知。今年4月,他曾以原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履新国泰海通首席经济学家。今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历史性合并正式落地,新公司主要业务条线的人事调整也颇受业内关注
  •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陆续结募 部分产品仍未敲定发行时间

    每经记者任飞每经编辑赵云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布了旗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产品仍未确定发行时间,如信澳优势行业、华商致远回报。而从首批24只已发行的产品来看,已经有10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
  • 增强型指数基金迎发行潮!年内已成立76只,25只产品超额收益超7%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备受瞩目的投资方式,指数增强策略也迎来新发展机遇。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增强型指数基金数量达到了76只,新设规模达到376.28亿元,创下新纪录。这类产品的快速发展与其业绩表现密不可分
  • 信用债ETF刷新历史 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王小芊截至6月23日,信用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为今年ETF市场增长最迅猛的细分赛道之一。在资金配置偏好转向稳健票息资产的背景下,信用债ETF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年初,首批8只基准做市类产品集中上市并迅速实现规模倍增,叠加政策支持持续落地,信用债ETF在产品设计、流动性管理和交易机制上不断完善,推动整体市场迅速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