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股短期过热与长期重估:分歧并存

    科技股行情短期过热存回调风险,基金经理操作各异,机构长期仍看好中国资产重估。
  • AI技术平权打破垄断!公募重新审视“独家”逻辑

    DEEPSEEK带来的技术平权对人工智能赛道的重构,正在冲击以独家为卖点的部分公募重仓股。将AI核心技术作为竞争特权和数据垄断的部分公司,正在市场喧嚣后迎来公募基金、产业资本和大股东的抛售,投资者也开始担心deepseek开源后,此前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上拥有技术特权优势的相关公司,或面临产品输出和增长逻辑变化的可能,多位基金经理判预期大模型的开源将打破核心玩家的技术垄断,促成各类传统行业以更低成本实现数字化改造和效率提升,但这也可能对此前在AI赛道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面临客户粘性、议价能力的削弱,同时技术
  • 华泰柏瑞一只 ETF联接基金净值偏差超 4%引关注

    华泰柏瑞一只 ETF 联接基金净值涨幅偏离目标 ETF 基金,多家公司对相关基金限购,投资者不满。
  • 四家公募上报!这类产品持续扩容

    自由现金流ETF持续扩容。2月26日,证监会网站显示,易方达、永赢、嘉实、银华基金正式上报国证自由现金流ETF。据悉,上述产品将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通过自由现金流这一关键指标筛选出财务健康、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旨在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情况
  • 股市有望表现积极!券商前瞻全国两会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近日,多家券商分析师推出研报,对今年的全国两会进行前瞻。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定在5%左右,财政政策方面会更加积极有为,其中新质生产力与消费相关支持措施备受关注
  • 日均成交破千亿,连续五周净流入!这些ETF最吸金,未来机会在哪?

    近日,科技行情持续演绎,资金借道ETF参与科技行情热情高涨。行业ETF持续获资金追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收盘,本周以来全市场ETF日均成交金额为1096.53亿元。“市场受益节后成交量的回暖,以及国内AI科技领域进展带动的情绪走强,泛科技领域在节后领涨
  •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基金重仓港股市值创纪录

    证券时报记者裴利瑞2月26日,港股在短暂的一日休整后重拾涨势,恒生科技指数盘中突破6000点,创下2022年以来新高。随着港股一路高歌猛进,内地资金也加速南下,其中就包括大举买入港股的基金。1成交额占近“半壁江山”在本轮港股回升的行情中,南向资产的参与度持续加码,对港股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 实体企业频频成为买基大户 上市基金持有人走向多元化

    证券时报记者余世鹏近期,新上市的基金,持有人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截至2月26日,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多只近期上市基金发现,水产、科技、贸易、厨具等公司跻身基金前十大份额持有人之列。有机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些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充裕的现金流,风险偏好不会太高,具有配置属性的ETF产品和具有显著打新收益的公募REITs,满足了他们的理财需求
  • 成长风格重回升势 绩优基金近一年回报超50%

    证券时报记者安仲文开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回暖,成长风格明显优于价值。受益于此,主动权益类基金重新展现出良好的超额收益能力,尤其是成长风格基金表现亮眼。作为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之一,广发基金旗下有39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跑赢上述两大指数,其中有32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30%,13只基金收益率超过40%,收益率最高的5只基金回报超过50%
  • 公募直销渠道限购持续“松绑”,有公司直接取消个人投资者单笔百万申购门槛

    2月26日,摩根士丹利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从2月27日开始调整个人投资者通过公司直销中心申购旗下基金最低金额限制。根据调整方案,包括取消个人投资者通过公司直销中心首次申购旗下基金的单笔最低100万元金额限制,但受相关基金单笔最低申购金额限制。今年以来,陆续有基金公司调整限购方案,特别针对直销渠道部分乃至所有基金进行“松绑”